欢迎光临最美中国·新时代行业精英资源库

订阅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此公众号

浏览: 5715

新时代多元艺术名家—刘昌伟  

别  名:风度轩职  业:艺术家

出生日期: 1958年7月籍  贯:辽宁省大连市

主要成就:

  他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国家一级特型演员(毛泽东主席扮演者)、中国当代毛体书法、红色文化传播艺术名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刻氏双钩空心字书法传承人,“中国姓氏双钩图腾”国家知识产权原创人、国家一级书法师,获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茉耆博士”称号;同时他是中国企业商业圈发起人,新型建筑“膜结构工程”知名专家。其书画作品被誉为“国家名片”,多次斩获国际、国内大奖,被盛赞为“中华一绝”。

3972 鲜花 点击送花

人物风采

新闻

人物介绍



       刘昌伟,男,中共党员,1958年7月1日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他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国家一级特型演员(毛泽东主席扮演者)、中国当代毛体书法艺术名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双钩空心字书法”传承人、红色文化传播十大艺术家、“中国姓氏双钩图腾”国家知识产权原创人、国家一级书法师,获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同时,他曾任中企云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企云端企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及大连伟霖膜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是中国企业商业圈发起人,新型建筑“膜结构工程”知名专家,拥有八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大跨度空间轻体膜结构封顶技术在北京鸟巢奥运场馆、北京水立方,大连体育中心、老虎滩国际滑水表演场膜结构等项目建设中得到运用,并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

       刘昌伟的书画作品还被誉为“国家名片”,获“高手在民间,神人在大连”的赞誉,作为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家,与范曾、张海同登《龙之魂——献给党的十九大》,多次斩获国际、国内大奖,被盛赞为“中华一绝”。


演艺事业:形神兼备塑伟人

 

       因在外形、神态、语音上酷似毛泽东主席,刘昌伟走上特型演员之路。他潜心钻研伟人精神与事迹,为了让自己给观众塑造出他们心中的伟大领袖,刘昌伟深入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毛泽东生平、思想和情感,全身心地体会角色,走进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感悟并归纳出毛泽东工作和生活中的58个经典动作,如“毛主席抽烟时,倒着划火柴,食指和中指夹烟时夹得很深,点燃烟头之后,慢慢摇两下,再吹灭” 。“接见外宾时手臂伸出1/4、卷着看书不戴眼镜用放大镜……

       这些使人物的刻画更加栩栩如生,使得刘昌伟出演《毛主席的身边故事》《毛主席的爱情颂》《毛主席想来咱城子坦》《父亲:毛岸英的故事》《毛主席诗词展播》等影视作品,并在大型音话诗歌情景剧《抗瘟战疫•点赞中国》中饰演毛泽东,不仅形似,更深入伟人内心世界,达到神似,让观众感受到伟人的风采与魅力,广受好评。

 

毛体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刘昌伟自幼受艺术熏陶,在祖父刘德斌(共产党地下文书,擅长私塾书法)的严格指导下,从欧、王、颜、柳、赵等经典字体起步,一步一个脚印,打下坚实书法基础。后在叔父刘福贵指引下钻研“双钩空心字书法”,凭借天赋与深耕,成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毛体书法以行草为主,博采众长,章法纵横驰骋,笔墨潇洒淋漓,尽显浑然天成、遒劲刚健之风。得益于扮演毛主席的经历,刘昌伟对毛体书法产生浓厚兴趣并深耕研习。凭借扎实书法功底,他汲取毛体书法的养分,时常研习毛体字,为了写好一个点画、掌握一种运笔技巧,他千百遍揣摩临帖,一遍遍揣摩,常常夜以继日地研习,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形成独特艺术表达,为毛体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树立了个性化的艺术标杆。他的毛体书法水平迅速提升,作品达到了 “以假乱真”, ”出神入化”的程度。

 

中国姓氏双钩图腾:文化创新的融合

 

       刘昌伟创新性地将书法“双钩”技法(沿笔画轮廓勾勒)与“图腾”文化(原始群体对自然物与本氏族特殊联系的信仰标志)相融合,以双钩书法重塑姓氏,赋予每个姓氏图腾般的象征意义,成为凝聚家族、传承文化记忆的独特符号,唤起人们对姓氏背后家族历史、文化传统的认知与情感认同。

       刘昌伟对中国姓氏双钩图腾的创作,更是饱含心血。他利用双钩书法独特形式进行创作,历经多年对中华姓氏图腾始源的潜心研究,耗时四年完成三版姓氏图腾作品:首版100个姓氏、第二版162个姓氏、第三版300个姓氏。这些作品内涵丰富、表现力强,填补了姓氏文化艺术创新的空白,《中国姓氏双钩图腾》已获国家知识产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宗族是血缘的群体,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符号。刘昌伟先生常讲,我们中国人和外国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一生一世心中有两个不能释怀的东西。一个是对得起我的祖先,一个是我对得起我的子孙,中国人永远把祖先扛在肩膀上,不管你走到海内外,永远跟祖先在一起,这是外国人没有的观念,更谈不上做到。刘昌伟先生将中国姓氏双钩图腾以艺术形式彰显姓氏背后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既承载着“无愧祖先、不负子孙”的家族情怀,也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供了独特载体,让人们对姓氏文化有了全新认知。

 

红色文化传承——昌伟书行在路上

 

       2025 年 7 月 15 日,刘昌伟在辽沈战役革命战争遗址正式开启红色之旅,从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土地出发,踏上了红色文化的探寻与传播征程。辽沈战役的烽火虽已远去,但战争遗址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激励着他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

       他将此次行程视为一次特殊的使命,致力于开展红色旅游与文化宣传活动。不仅如此,他还积极筹备建立红色文化基站,打造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红色传统文化基地,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红色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他组织了红色文化研讨会,深入探讨红色文化的精髓,力求将其精神内核挖掘出来,传递给每一位参与者。同时,他也在不断创新,计划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红色文化以更生动、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刘昌伟的红色之旅沿着辽沈战役的路线前行,从锦州出发,途径葫芦岛、山海关,再到天津、北京,一路北上,又转至河北,抵达石家庄,最终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每到一处,他都进行红色打卡与文化宣传活动,让红色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一路,他跨越了 2500 公里,虽然只是 25000 里长征的十分之一,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每一个脚印都承载着他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敬意。

       在这 2500 公里的行程中,他见证了许多感人的瞬间。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一位老兵为他讲述了当年的战斗故事,老兵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对战友的思念,也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铭记。在西柏坡,当地的一位老党员带领他参观了革命旧址,老党员生动的讲解让他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力量,也坚定了他继续前行的决心。

       如今,他正在积极筹备下一段旅程,计划前往江苏、浙江等地。他将走进杭州、无锡、南京、江阴、扬州,以及长沙、井冈山等具有重要革命意义的城市。这些地方有着众多的革命摇篮、发源地和战争遗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根据地。他期待在这些地方开辟新的昌伟书行打卡点,继续宣传毛泽东思想,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血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红色文化的星星之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形成燎原之势。

 

荣誉与展望

 

       2025年5月,多家网络媒体联合推出长篇通讯《形神兼备塑伟人——访特型演员刘昌伟》。同年6月,在北京第十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暨2025文化传承公益人物年度盛典上,他荣获“红色文化传播十大艺术家”称号,并斩获“舞台扮演毛主席”最佳展演奖。

       秉持“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的信念,刘昌伟正深耕红色文化传承之路,以“昌伟书行,红色之旅,打卡世界,走遍神州”为目标,开辟新的长征路,让红色精神的光辉愈发璀璨。



词条图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