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专家陈海云
陈海云 副编审。1937年出生,江苏建湖人。兄妹10人,排行第一。父母为农民,一个大字不识。解放前,父母很想送仔上学,但家境贫寒,未能如愿,直到1947年土地改革翻了身,已10岁的他才入学读书。1959年,他从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中毕业,考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飞机设计专业。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副班长。1964年毕业,本应分配设计院工作,但因受“突出政治”影响,被分配到海军航空兵基层部队锻炼,先后任实习机械师、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秘书,副教导员、教导员等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81年,他转业到中共江苏省大丰县委党史办公室工作,先后任秘书、副主任、调研员等职。
他,由于受勤劳朴实的家庭影响,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在学校里是好学生,在部队是好军人,到了地方,服从分配,去做谁也不愿做的“冷板凳”,同“古纸堆”打交道,每天爬“格子”。一个从飞机设计专业毕业的名牌军校大学生,面对同学已当上了高级工程师、研究员、部门领导人,他不屑一顾,安心在一个县搞地方党史工作。他是建湖县人,转业到人生地不熟的大丰县搞党史,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他迎着困难上,在党史这块崭新而神奇的园地上,虚心学习,辛勤耕耘,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心血。他的作息时间表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也没有上下班时间,整天刻苦钻研业务,学习理论,翻阅档案,调查走访,整理与撰写资料。经刻苦努力,熟练地掌握了党史业务和地方党史,被同事和知情人称为“活档案”、“活党史”。
他,对地方党史资料的征编、研究,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精神,治学极为严谨。他常说:“史料的价值就在于他的真实性、准确性”。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盐城南边的大丰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这是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由于历史悠久,无记载,会师部队及经过等,众说纷云。问题反映到黄克诚那里,他也难下结论,笼统地讲,就说是南下八路军和北上新四军先头部队会师算了。为了恢复历史本来面貌,他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奔波于北京、沈阳、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找老干部座谈和有关单位查阅档案,反复核实,去伪存真,终于写出了两军会师的考证文章和《综术》,编辑出版了《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纪念专辑》,澄清了历史事实,纠正了历史上一些传讹,得到了老同志和有关专家的肯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闻名遐尔的《黄桥烧饼歌》作者、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戏剧组组长、剧团副主任,新四军第一师战地服务团主任李增援,因病住院,于1941年2月遭日寇袭击壮烈牺牲。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他长眠的大丰西团无人知晓,家乡误论为他参加了国民党兵,其家属受牵连,被定为反革命家属。家中亲人数十年来一直查寻他的下落,杳无音讯。他在一次采访中,得知李增援是在大丰西团牺牲的消息,怀着对烈士的深厚感情,下决心查个水落石出,但因无线索,连家是什么地人也不清楚,难于下手,真好比是从大海里捞针。他北战南征,曾两上北京、三去山东、四下上海、数赴南京等地,并向武汉、西安、广州等全国有关人员及单位发函调查,经过5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查清了1928年入党的李增援,是怎样从一个青年进步学生到成长为新四军铁军杰出文艺战士的传奇人生,使李增援在牺牲53年后被追认为烈士,慰籍了英烈。
他,退休后,继续在原单位帮助工作近10年,现已达古稀之年,仍犹如一匹不倦的骏马,“雄心不已,志在千里”,每天手不释卷地看书学习,研究历史,撰写论文。
他从事党史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受到各方好评,受到县、市、省各级奖励,曾连续7年被评为江苏党史先进工作者,享受地市级劳模待遇。
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人民,是他人生的不悔追求!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最美中国网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zuimeizhongguoren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