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秋高气爽花香
金秋高气爽,月桂飘香,菊花霜白,尊老的重阳节不期而至。祖国大地的所有城镇乡村,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弥漫着清香的芬芳,沁人心脾,令人心醉。节日里,多少亲人相聚,陪伴老人赏菊,登高,吃重重阳糕,喝菊花茶---
重阳节最美丽,因为一个吉祥的数字。农历的九月初九,二九有重,故为“重九”。多少年来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也称“登高节”,还有“菊花节”“重九节”及“祝寿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是“两个九”,谐音“久久”,象征长久之意,所以为在这一天要举行祭祖与敬老活动。据记载重阳节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词里,描写作有重阳节的内容,诗人杜甫写的[登高]诗文就是写重阳节的名篇,传流千年。
重阳节主要是孝敬老人,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独特而朴素的社会道德观念。在古代,进入九月农作物全面成熟,庆祝丰收时节,人们祭天祭地,祭祖,向天地与祖先表达感恩与崇敬之情。现在的重阳节,人们仅只是有“秋祭”的习欲,祭祖这一优良传统在一部分地方仍传承。而敬老传统不仅保留,还被当代社会广泛接受并发扬光大。
当今的重阳节,已经成为国家规定的固定节日。在1989年国家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并成为尊老,爱老,敬老及助老的节日。村镇及城市社区会专门请老年人吃长寿面,观看文艺演出,秋游登高观光,无汗娱乐活动健身,充分体现和传承文明国度崇尚礼仪,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的传承发扬光大,也是社会的责任,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和谐和幸福。
秋染红叶黄叶,秋意向晚,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秋高气爽,菊花分外香。重阳节正在仲秋菊花盛开时,赏菊成为欢度重阳不可缺的习俗,也为人们带来诸多方面的精神享乐。中国历代的文人墨客喜欢菊花,爱国诗人屈原写下“朝钦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著名诗句。归隐田园的陶渊明,钟情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居生活。苏东坡也有诗曰:“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在这里赞美菊花的清奇多彩傲雪凌霜的风格。“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它黃。先后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菊花是“花中隐士”,它不畏严寒,高雅傲雪欺霜,除了人们的观赏之外,还可以食,饮,酿入药。难怪陶渊明非常喜爱它。菊花在凉飕飕里盎然自立,吐露真情芬香。
时至霜降重阳到,重阳霜降万物成就,苍松翠柏,残阳似血。抬头远望,果然山明水净夜降霜,万千果树紫红黄。重阳为那片将隐退的晚秋,画出了一幅菊黄桃红,桔甜枣香,成熟丰盛,色彩斑斓多姿,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万里霜天红烂漫的自然景象。霜降是紧接着重阳的节气,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海洋中,有很多吟咏重阳降霜的佳句,品读意味深长,使得人拍案叫绝。
唐代诗人刘长卿写[九日登李明府北楼]中曰:“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描写重阳节登楼,面对酣畅淋漓的仲秋景色,顿时觉得荣华富贵如浮云般转瞬间即逝,不如沿着陶渊明走的路,归入山林,饮酒赋诗赏菊,这正是人生中更好的风景。还有唐代杜牧在[山行]一诗中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写霜降时节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这些景色,宛如一幅动人心弦的山林秋景图,让人意想不到进入美景中。夕阳斜照着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那经过霜打雨淋的红叶,如遍山云雾,又似燃烧的晚霞,使萧瑟的深秋如春暖花开充满活力,令人欣慰畅快,带给人们的更是启迪,对时光的尽情享受。
唐代伟建写[治舟盱眙] 曰:“治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屑外,谁堪羁旅情。”这样的轻轻一点,就将人带进那种秋色萧条,清静孤寒的冷清清气氛之中。诗人长期在外漂泊游荡,恰遇霜降时节,夜深人静之时,洪波涌起,潮头拍岸,月白风清,秋霜白露,碾转无法入睡,听到头声鸡鸣,引起思念家乡亲人情绪。诗人比较确切地描写霜降时节自然物景特色,动静结合,读起来感觉真实难忘。
重阳霜降,是季节的一个特殊点,也是自然界循环的一个过程。岁月无情流年似水,浮生如梦岁月似秋。在天高云淡风轻的重阳节日里,在时光的怀抱里,挥手不要秋去,静静地等待冬天沉重的脚步声,坦然地接受现实,让往事随风远行。今夜依然霜白露,明日依然太阳升,人们需要自我珍重,从容享受今当下。留下心满意足的笑容,送上重阳的美好祝福;让身心健康伴你余生,愿吉祥如意恒久与人们相随。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最美中国网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zuimeizhongguorenw@126.com